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聚力平安法治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省法学会专家这样建言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广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力量之一,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近日,广东省法学会组织多名法学法律专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专家认为,广东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抓住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的历史机遇,聚力平安法治建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法学会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教授徐瑄: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徐瑄教授认为,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广东要持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保障广东在现代化建设中行稳致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平安和法治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何重大意义?

徐瑄:平安和法治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保障。法治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否完成构造、能否良性运行、能否安全稳定地趋向长远目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法治发挥功能和作用,就没有体现国家目标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市场和政府的分工、没有企业和社会对经济活动的协作等。因此,法治建设者一方面肩负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平安的重大职责。另一方面,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承担起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构造、制度安排、运行责任,在平安和法治的环境下,使国家更稳定、社会更平安,人民生活更幸福。

南方日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我们已经打下哪些基础,积累了哪些成果?

徐瑄:广东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功绩卓著。同时,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一直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创新指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广东在国家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独特的作用。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广东常住人口1.27亿人,位列全国第一,规模庞大的人口带来了治理难题,但广东善于解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多样性问题,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2021年广东GDP已突破12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广东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涌现了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提高。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累了大量体制改革和机制更新的经验,打下了坚实法治基础,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打造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成为广东新的重要优势。

第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广东拥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三大特色文化,还有数量众多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新时期广东发展不可多得的财富。

南方日报:接下来,广东如何继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力量?

徐瑄: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广东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牵住创新企业的牛鼻子,强化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发展,强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流程全过程优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着力破解粤港澳三地要素流动的堵点难点问题,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着力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推动迈向共同富裕。大力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让广东更好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法治社会》总编辑,广东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云良: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陈云良教授认为,广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继续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接续奋斗,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有哪些做法?

陈云良:广东在推进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积极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从法治角度看,广东重视各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法治保障,例如在粮食安全方面,修订出台了《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制定出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等地方立法;在能源资源安全方面,修订出台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等政府规章;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数字经济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的法治保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地方立法。

与此同时,广东各级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提高重点领域安全能力,例如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关于能源供应、进出口货物流通、疫情下保供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并结合广东实际制定了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稳定发展等方面的切实有效措施。如《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等。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广东在这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

陈云良:广东在公共安全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首先,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问题,广东及时制定了专项立法修法计划,迅速反应,制定修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地方立法。同时,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及时制定修改完善相关应急方案,实施方案等,例如及时出台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叠加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引》。

其次,广东高度重视高风险领域公共安全预防治理,例如修订出台《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制定出台《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对于一些重点领域,省政府还及时制定了具体预案,例如修订《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以及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定。

最后,广东高度重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及时修订出台《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广东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广东的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

南方日报:广东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陈云良: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先,积极落实中央有关指示要求,及时制定了《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修订《广东省群众治安联防组织的规定》等,明确了各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并积极推进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次,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如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委政法委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通知》,推动基层村居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将村(居)民委员会纳入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有效推动了公共卫生领域共建共治共享制度的完善。

最后,广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施策,保障工作成效,例如出台《广东省推进民政领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村(社区)“两委”津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提供保障。制定出台《城乡社区协商工作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引》两项省级地方标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鼓励和保障城乡居民、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南方日报:广东如何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好祖国“南大门”?

陈云良:在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广东应提升风险及时识别发现、精准有效处置能力,切实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方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公共安全治理;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方面,提高基层自治组织专业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大民间组织培育力度,鼓励和保障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法学会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蒋悟真:

坚持全面依法治省 推进法治广东建设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蒋悟真教授认为,法治广东建设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广东应进一步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促进政府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助力法治广东建设。

南方日报: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十年来,广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

蒋悟真:十年来,广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成就显著。一是陆续完善了行政立法程序。不断提高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的公共参与度,如2019年修订出台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明确,行政机关制定涉及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听取相关中小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广东还组建了多个地方立法研究评估和咨询服务基地,提高了行政立法的专业度。

二是探索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2021年出台的《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程序,并且明确建立了两项比较重要的制度,包括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三是加强了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败诉行政案件分析报告制度。在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对各级执法主体的权责清单、全过程音像记录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进行公开。2020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行政检查办法》,提升了政府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南方日报: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十年来,广东在严格公正司法方面有哪些做法?

蒋悟真:公正司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年来广东在这方面出台推进了许多措施来保障司法公正。

一是加强人大监督司法的专业性。如广东省委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决定》便提出,充分发挥监督司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监督司法咨询专家的作用。

二是优化审判环境,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对公正司法提出的新要求。如设立广州互联网法院、深圳金融法庭及破产法庭等一批新型审判机构,加强司法审判的专业性。

三是出台实施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一系列举措,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2017年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意见》,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网上查询被执行人在广东全省的不动产登记信息,2018年部署开展了“南粤执行风暴”专项活动,在“信用广东”网站上搭建“法院执行曝光台”,破解执行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南方日报: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广东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方面有哪些积极实践?

蒋悟真:基层治,天下安。广东积极完善多元调解机制,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实施全省基层司法所和法庭的“庭所共建”行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打造更加专业的人民调解员群体。

此外,广东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如2014年开始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协助村(社区)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在基层广泛弘扬法治精神,并将更多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广东还于2017年开全国普法工作之先河,组织开展全省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现场报告评议会。此后,成立由44个单位成员组成的落实普法责任制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压实国家机关的普法主体责任。

南方日报: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省,推进法治广东建设,您有何建议?

蒋悟真:法治广东建设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广东应进一步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新《反垄断法》出台实施的大背景下,继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深化实施,促进政府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继续加强平台经济法治化建设,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因循守旧。面对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可以尝试通过一批有开创性、突破性的地方性法规,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

发挥律师作用 增强全社会法治理念


法者,治之端也。肖胜方认为,进一步提升立法、执法、司法水平,要注重发挥律师作用,增强全社会法治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广东作为对外开放大省,且毗邻港澳,在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有何积极探索?

肖胜方:涉外法律服务,律师是重要力量。近年来,在省司法厅指导下,省律师协会从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服务指引编写等方面,有力提升我省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主要做法有建立和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举办涉外律师专题研修班,培养1000余名涉外律师;组织举办“湾区说法”“以法慧企 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系列活动等,促进法律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在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制度的推行中,推介和引进大批港澳律师加入大湾区内地九市律师事务所执业,提升涉外业务竞争力。

南方日报:在助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以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广东的法律服务队伍做了哪些工作?

肖胜方:广东律师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

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方面,积极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交流和融合。如配合落实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联合香港律师会、澳门律师公会创设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会宣言》。此外,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2019年参与发起“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并于2021年成立了联盟广州中心。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深度参与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早在2015年,我省就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目前已有8900多名律师担任全省3万多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近年来,广东律师参与了《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引》等近20部涉及村(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协助全省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5年来累计提供服务超过500万次,服务群众超过3600万人次。

南方日报:如何更好地推动广大律师队伍满腔热忱地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肖胜方: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建设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律师层面看,广大律师要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依法依规执业,恪守律师职业道德;注重在执业过程中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身作则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法治理念。

从律师事务所层面看,一是要加强律师事务所党的建设,推进律师事务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律师事务所制度改革,在申请执业实习人员指导、人员招聘、律师执业行为监督等方面从严把关;三是推进律师事务所团队化建设,建立紧密协作的专业化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新兴领域、重点领域的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四是加大对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五是推进律师事务所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对律师执业行为进行全流程管理。

南方日报:如何持续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您有何建议?

肖胜方:作为一名律师和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我主要从律师角度提几点建议。建设高水平法治,一是要高水平立法。要加强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公共卫生、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立法;要坚持立法与改革相衔接,完善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立法机制和模式;从律师角度看,广东目前有6.9万名律师,建议充分利用律师在法律专业和熟悉社会治理问题方面的优势,让更多律师参与立法实践。

二是要高水平执法和司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信息互通,提高执法司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执法和司法方面要注重发挥律师作用,建议进一步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使重大决策更科学。

三是要增强全社会法治理念。“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建设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培养人民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深圳市法学会

内容来源:南方法治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来源。文章内容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涉及任何文章版权方面的问题,或者您对文章有何意见建议,与此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联系邮箱:fxh@szszfw.gov.cn,欢迎留言或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回复并安排处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